登录 注册 退出
新冠疫情下的心理健康问题思考与探讨
栏目:最新动态 发布时间:2022-03-28
山东省科学养生协会常务理事山东省立医院高级讲师 张燕翎 自新冠疫情出现已有三个年头,疫情对人们的生活、工作的影响之大显而易见,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性也被充分肯定。 一、专业数据翻看去年的《柳叶刀·精神病学》杂志,其中发表了对冠状病毒感染疾病导致的精神疾病后果进行的首次系统回顾和Meta分析,结果发现约有15%的非典型肺炎(SARS)或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住院患者在离开医院后

山东省科学养生协会常务理事山东省立医院高级讲师    张燕翎   

     

自新冠疫情出现已有三个年头,疫情对人们的生活、工作的影响之大显而易见,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性也被充分肯定。

 

一、专业数据

翻看去年的《柳叶刀·精神病学》杂志,其中发表了对冠状病毒感染疾病导致的精神疾病后果进行的首次系统回顾和Meta分析,结果发现约有15%的非典型肺炎(SARS)或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住院患者在离开医院后的3年内遭受精神问题困扰。(Lancet Psychiat. 518日在线版)

这项研究纳入3550例新冠肺炎、SARSMERS住院患者,年龄在12~68岁,随访时间在60 d~12年。系统回顾分析揭示,急性病期间,SARSMERS患者中有28%出现精神错乱,33%情绪低落、36%焦虑、34%记忆力减退和42%失眠的状况。对病后恢复的人群(6~39月)研究发现,患者中11%出现情绪低落、12%失眠、12%焦虑、13%易怒、19%记忆障碍、19%疲劳、30%创伤性记忆,以及100%睡眠障碍。

Meta分析显示,在发病后阶段,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时点患病率为32.2%,抑郁发生率为14.9%,焦虑障碍患病率为14.8%。这方面的数据还显示,即使5年后,人们仍然会有持续的身体和心理的不适,需要心理支持来帮助他们恢复健康。

以上的数据表明:应重视当前新冠疫情后,常见精神问题高发病率的可能性,以及影响健康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担忧、焦虑、抑郁情绪问题)

20211月,中国国家卫健委发布了一份新冠疫情下紧急心理危机干预指导原则。该指导原则参考了2003年抗击SARS暴发的经验,建议应为感染新冠病毒的患者、治疗患者的医务人员、密切接触者、在家自我隔离的疑似病例以及患者的亲友提供心理健康服务。临床医生重点关注老年人、孕妇等其他可能遭受心理痛苦的易感群体,但人们很快就认识到这种易感风险关乎每个人。(Lancet Psychiat. 2020, 7, 5

 

二、分阶段应对疫情所致精神心理问题

新冠疫情早期、中期,及至目前的基本控制期,不同阶段开展的心理援助工作是有区别的,具体体现在创伤评估、治疗诊断、心理重建以及如何充分调动每个人潜在的心理潜质等多方面,不同工作只能在相应的阶段进行。区别对待不同人群在疫情下出现的不同问题,并且分阶段应对疫情非常关键,也是非常复杂、细致而专业的工作。

在应激时期,人们出现焦虑症状和抑郁症状是正常的,而新冠肺炎的暴发可能会导致更为深远的影响。为此政府建立的新冠疫情心理援助热线,旨在帮助人们减轻这些症状,走出困境;然而,新冠疫情心理援助与地震等自然灾害后的心理援助有很大的区别,在工作方法和策略上表现得尤为明显。譬如,新冠疫情因其传染性,在疫情严重地区使用远程在线的心理服务方式更合适,不宜第一时间进行现场心理援助。同时,在疫情控制的整个过程中,需要重视一线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这也是与常规心理援助的显著差异之一。

创伤后应激障碍是指在面对突发性、严重的负面事件后,对人心理造成伤害的一类精神疾病。面对疫情,人们自然会感到紧张、恐惧、焦虑。这些负面情绪是人体的正常反应,这已耕植于生物体的基因里,有利于人们险中求胜、逢凶化吉,所以要正视这些精神变化,不要人为地将其划归为病态,过度放大、解读这些负面情绪。只有这些负性情绪过于严重,持续时间过长,已经损害了我们的社会功能时,才有可能是需要医学或者心理干预的。

心理援助专业性强,一定要科学有序地开展,在疫情中期及控制期,作为专业工作者,一方面是讨论、优化患者出现心理问题的干预方案;另一方面,对于轻症患者,首要任务是减轻患者焦虑情绪,帮助其维持正常生活规律,保证良好睡眠,进行适当体育活动。而且要特别注意二次伤害等问题。心理援助过程中还要考虑实用性和可操作性问题,譬如在平时状态下,做心理咨询可能要30~60 min,心理医生和患者可以慢慢聊,而在疫情中,我们需要更加简便、快捷、有效的方式。中医的简化移空技术符合这种方式并在疫情中的心理干预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三、提升全民精神心理健康水平是关键

传播科学抗疫知识,帮助公众认识情绪心理问题,学会自我调节办法,是提高全民心理健康水平的关键。目前,国内已发表许多新冠肺炎心理干预的策略、手册、疏导方法等,并开辟心理热线,有助于为公众提供科学的心理健康指导,帮助大众正确面对疫情。

可从三方面开展工作:

第一,完善大众健康心理教育,宣传心理卫生知识。包括通过互联网向大众传送心理健康知识。完善心理咨询、心理干预等相关机制,让出现心理问题的人群在早期能够得到帮助;

第二,为一线医务工作者开展心理援助工作,确保抗疫期间医务人员心理问题能够得到及时、有效地解决;

第三,各精神专科医院或综合医院精神科应尽量保证就诊渠道畅通,保障已患有精神障碍需就诊或复诊的患者能够及时就诊和治疗,以确保全社会的安全与稳定。

 

四、加强并健全我国精神卫生体系建设势在必行

新冠疫情给我国发展和老百姓的生活带来了巨大影响。同时也再次提醒,应在未来加强完善精神卫生体系建设,即在综合医院和精神专科医院设立心理健康管理中心,对有不良情绪及焦虑、抑郁倾向的进行心理干预,严重者由医学专业医师药物干预,或转至专科医院进行治疗;加强传染病规范化防治,加强全民健康素养与医学素养,从而尽早发现传染病,保护大众的身体及精神心理健康,减少对国家、公众造成的损害。

 

五、新冠疫情带来的变化

疫情是对社会的全方位考验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我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们的工作方式也相应发生变化,互联网发挥了重要作用:线上会议、线上培训、线上诊疗及远程会诊、线上购物等等,心理咨询也更多借助线上进行,包括线上心理援助热线; 重要的是对健康的理解更深刻了,即健康的身体和健康的心理,基础是健康的生活方式,从而也诞生了一门新兴学科——医学生活方式学(健康的心理、健康的生活方式、健康的饮食等);由此看来人们更重视心理健康的问题,只要我们心里充满希望,就能在逆境中充满力量,同时保持规律生活、适当运动、合理饮食、健康心态,相信最终将取得疫情的全面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