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退出
糖尿病日趋低龄化,小心儿童糖尿病!
栏目:养生科普 发布时间:2023-06-15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转变,糖尿病的发病日趋低龄化,糖尿病患儿越来越多,这与肥胖有直接关系,“糖胖儿”已成为当今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儿童糖尿病无论是症状表现还是临床治疗均与成人有所不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症状不典型糖尿病的典型症状是“三多一少”——吃得多、喝得多、尿得多、体重下降。然而儿童1型糖尿病往往症状不典型,常以恶心、呕吐、腹痛等消化道症状作为首发表现,或表现为精神不振、嗜睡、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转变,糖尿病的发病日趋低龄化,糖尿病患儿越来越多,这与肥胖有直接关系,“糖胖儿”已成为当今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


儿童糖尿病无论是症状表现还是临床治疗均与成人有所不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症状不典型


糖尿病的典型症状是“三多一少”——吃得多、喝得多、尿得多、体重下降。然而儿童1型糖尿病往往症状不典型,常以恶心、呕吐、腹痛等消化道症状作为首发表现,或表现为精神不振、嗜睡、突发遗尿等,甚至出现了酮症酸中毒昏迷才被发现,如果未得到及时诊治,病情进一步恶化,严重者可有生命危险。


自我约束差


由于年龄小,患儿对于糖尿病的潜在危害以及生活方式干预的重要性缺乏认识,自我管理能力及治疗依从性差,这就要求医生、家长和老师要更加耐心、细致地教育和督导,提高患儿对治疗的依从性。


饮食控制不宜过严


孩子正处于生长发育期,饮食控制不宜过严,要保证足够的营养以满足生长发育所需,平常可适当多吃些瘦肉、鱼虾及新鲜果蔬,尽量远离油炸食品、糖块、巧克力、洋快餐等高脂肪、高热量食品。


在血糖控制良好的情况下,允许孩子有选择地适量进食低糖水果(如樱桃、草莓、油脂等等)。


运动强度不宜太大


长期、规律性的“有氧运动”不仅可以减轻体重,减轻胰岛素抵抗,辅助降低血糖,还可以提高心肺功能,尤其是“糖胖儿”,更需要增加运动,但要注意控制好运动强度。


儿童大多好玩爱动,有时运动量难以把控,而剧烈运动容易导致血糖大幅波动。因此,作为家长和医师,在这方面应给孩子以正确的指导,既不能不活动,也不能空腹运动和过量运动。


另外,运动前要多喝水,并携带糖块以备万一发生低血糖时急用。


治疗需要分型施治


大多数儿童糖尿病属于1型糖尿病,由于发病时患儿胰岛β细胞功能已严重衰竭,因此,必需终生接受胰岛素治疗,切勿听信巫医或不法商家的欺骗宣传,随意停用胰岛素,去试用什么“祖传秘方”,以免酿成大祸。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因肥胖导致的儿童2型糖尿病也日渐增多,对于这类患儿建议改善生活方式,少吃多动,在药物选择上,既可以注射胰岛素,也可以服用二甲双胍治疗(注:二甲双胍仅限于10岁以上的儿童)。


血糖波动大


青春期是1型糖尿病的好发年龄,这个时期由于生长激素及性激素分泌增加,血糖升高、波动明显,对此要有充分的了解和足够的重视,一定要加强血糖监测,酌情增加降糖药物(如胰岛素、二甲双胍等)的用量。


控制目标不宜过严


对成年糖尿病患者,严格控制血糖十分重要,一般要求空腹血糖在6mmol/L以下,餐后2小时低于8mmo/L。但是,儿童青少年患者要考虑到低血糖风险以及生长发育的要求,所以,血糖与糖化血红蛋白的控制目标应该适当放宽,空腹血糖不超过8mmol/L,餐后2小时血糖不超过10mmo/L,糖化血红蛋白不超过7.5%就可以。


重视患儿心理疏导


青少年儿童身体发育尚未成熟,心理状态比较脆弱,一旦患上糖尿病很容易出现心理问题。有调查表明,三成糖尿病儿童存在自卑、沮丧丧、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这些问题如果解决得不好,很容易自暴自弃,影响患儿治疗的依从性。因此,对于糖尿病患儿,不仅要关注血糖控制问题,还要重视他们的心理问题。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对患儿进行心理疏导,鼓励患儿参加集体活动,重视儿童的同伴教育,可有效缓解患儿的不良情绪。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儿童糖尿病一旦控制不好,不仅会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而且很可能年纪轻轻就出现糖尿病各种严重并发症,对今后的工作、生活、婚育造成难以估量的影响,这不能不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和警惕。作为家长,要为孩子营造一个轻松的家庭氛围,同宝贝一起直面糖尿病,多多鼓励孩子,与之和谐共处,共创幸福未来!

作者: 王建华 主任医师 山东省济南医院糖尿病诊疗中心

编辑&排版: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本文经作者授权山东省科学养生协会发布,原文出处为中国社区医师杂志发布,本文仅做公益科普宣传,不用于商业用途,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