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退出
25-羟基维生素D 检测有何意义?还有哪些「骨代谢指标」?10 大问题,一文解答
栏目:养生科普 发布时间:2024-03-01
众所周知,检查「骨密度(BMD)」的目的是为了确定受检者是否有骨质疏松?或是评估骨松患者治疗后是否有好转?那么,您可能要问了,检查「骨代谢指标(BTMs)」究竟
众所周知,检查「骨密度(BMD)」的目的是为了确定受检者是否有骨质疏松?或是评估骨松患者治疗后是否有好转?那么,您可能要问了,检查「骨代谢指标(BTMs)」究竟有何意义?它有哪些优点?能否替代骨密度检查?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骨代谢指标」的那些事。



1

什么是 「骨代谢」和「骨代谢指标」


人体骨骼摸起来像石头,其实它也是有生命的,每时每刻都在进行新陈代谢,旧骨不断地被破骨细胞吸收,与此同时,成骨细胞不断地生成新骨,骨组织新旧更替的动态变化过程就是「骨代谢」(又称「骨转化」)。

所谓「骨代谢指标」(又称「骨代谢标志物」,BTMs)就是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中间代谢产物或酶类。通过检测血液或尿液中「骨代谢标志物」水平,可以了解被检者骨形成及骨吸收的活跃程度,判断患者的骨代谢状态。


2

骨代谢指标的临床分类


骨代谢指标大致分为三类:

(1)一般生化标志物,如血钙、血磷、尿钙、尿磷等等;

(2)骨代谢调控激素,如 25-羟基维生素 D(25-OH VD)、降钙素(CT)、甲状旁腺激素(PTH)等,主要参与对体内钙、磷的调控,维持血钙、血磷稳定;

(3)骨转换标志物,可分为骨吸收标志物和骨形成标志物,前者反映了破骨细胞活性和骨破坏水平,后者反映了成骨细胞活性和骨形成状态。


3

骨代谢指标有哪些主要作用?


通过检测血、尿中的骨代谢指标水平,可以:

(1)了解骨组织新陈代谢的状况,判断骨转换类型(是「高转换」还是「低转换」?);

(2)鉴别骨质疏松的类型(是「原发性」还是「继发性」?);

(3)预测骨丢失速度和骨折风险;

(4)指导抗骨质疏松药物的选择;

(5)评估抗骨质疏松药物的疗效等等。


4

临床常用的骨代谢指标有哪些?


临床常用骨代谢指标主要有:

(1)25-羟基维生素 D

人体维生素 D 主要有二个来源:一是日光照射后由皮肤合成(占 90%),二是通过牛奶、鸡蛋、鱼肝油等食物获取(占 10%)。

25-羟基维生素 D 是人体内维生素的主要储存形式,在维持钙、磷平衡和防治骨质疏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其在血清中缺乏时会引起骨吸收增加,加速骨质流失,引起骨质疏松。

通过测定血清中 25-羟基维生素 D 可以准确评估人体维生素 D 的营养状态,其判断标准是:

血清 25-羟基维生素 D ≤ 20 ng/mL 为维生素 D 缺乏,血清 25-羟基维生素 D 在 21 ~ 29 ng/mL 为维素 D 不足,血清 25-羟基维生素 D > 30 ng/mL 为维素 D 充足。

(2)甲状旁腺激素(PTH)

PTH 是由甲状旁腺主细胞分泌的一种钙调节激素,主要作用于骨骼和肾脏,增强破骨细胞的数量及活性,促进肾小管及肠道对钙的回吸收,升高血钙。

PTH 的分泌主要受血浆钙浓度变化的调节,血钙浓度降低时,PTH 分泌增加,反之,当血钙浓度升高时,PTH 分泌减少。

甲旁亢患者 PTH 分泌增加,治疗有效 PTH 明显下降,因此,PTH 可作为甲状旁疾病诊断、监测和疗效评估的重要指标。另外,慢性肾脏疾病(CKD)病人应经常监测血清 PTH 浓度,以除外「继发性甲旁亢」。

(3)降钙素(CT)

CT 是由甲状腺滤泡旁细胞(即 C 细胞)合成、分泌的一种肽类激素,其作用与 PTH 相反,主要作用是抑制破骨细胞的活性,减少骨吸收,促进钙盐沉积,降低血钙。

降钙素的分泌主要受血钙浓度变化的调节。当血钙浓度升高,降钙素分泌增多;当血钙浓度降低,降钙素分泌减少。

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血中降钙素(CT)水平明显下降,定期检测降钙素有助于骨质疏松疗效评价及指导临床用药。

(4)骨钙素(BGP)

BGP 是由成骨细胞合成分泌的一种多肽激素,可较好地反映成骨细胞活性及骨形成情况,是反映骨形成的特异性生化指标,对骨代谢疾病的诊断、疗效观察有较高的价值。

骨更新速度越快,骨钙素水平越高,反之降低。BGP 升高主要见于儿童生长发育期、高转换率的骨质疏松、骨折、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肾功能不全、畸形性骨炎(Paget 骨病)等。

抗骨吸收药物治疗可使 BGP 水平下降,刺激骨形成药物治疗则使 BGP 水平上升。

(5)Ⅰ型原胶原 N-端前肽(P1NP)

P1NP 是成骨细胞合成 1 型胶原过程中的产物,是反映新骨形成的一项敏感指标,血清 P1NP 增高提示成骨活性增强,常见于原发性甲旁亢、Paget 骨病、恶性肿瘤骨转移、绝经后骨质疏松等,可作为该类疾病诊断、治疗和监测的较为敏感指标。

(6)Ⅰ型胶原交联 C-末端肽(CTX)

CTX 是骨吸收过程中破骨细胞分解 1 型胶原后的降解产物,是反映骨吸收和骨流失的良好指标,血清 P1NP 增高表示破骨活性增强,骨质丢失加快,骨质疏松和骨折风险大,常见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原发性甲旁亢、Paget 骨病、甲亢等。血清 CTX 水平与老年人骨密度呈负相关,可以作为骨密度的监测指标。

在众多骨代谢标志物中,骨形成标志物血清 1 型原胶原 N-端前肽(P1NP)和骨吸收标志物血清Ⅰ型胶原交联羧基端肽(CTX)因检测灵敏度较高,被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IOF)和国际临床化学和实验室医学联盟(IFCC)推荐其作为评估骨转换水平的参考标志物。


5

检测骨代谢指标有哪些意义?


在正常人不同年龄段,以及不同疾病状态时,血循环或尿液中的骨转换标志物水平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代表了全身骨骼代谢的动态状况。

(1)可以区分骨质疏松类型

原发性骨质疏松的骨代谢指标通常在正常范围内或轻度升高,如果患者骨转换标志物超过正常上限的两倍,常提示患者可能属于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如甲旁亢、甲亢、类风湿、肾性骨病等)或其他代谢性骨病(如「畸形性骨炎」)以及恶性肿瘤骨转移等情况。

(2)判断骨转换类型

例如,绝经后骨质疏松症(Ⅰ型)患者骨吸收指标和骨形成指标均明显上升,属于高转换型骨质疏松;老年性骨质疏松症(Ⅱ型)患者骨吸收指标和骨形成指标往往都是下降的,属于低转换型骨质疏松。

(3)预测骨折风险

老年人骨代谢指标(包括 CTX、P1NP 等)与骨密度呈负相关,骨代谢指标越高,说明骨转换越快,患者发生骨折的风险越高。

(4)指导临床用药

骨代谢指标升高,代表骨转换能力增强,应该选择抑制骨吸收的药物,如双磷酸盐、地舒单抗等;骨代谢指标降低,表示骨转换能力减弱,应该选择促进骨形成的药物,如特立帕肽(Teriparatide)等。

(5)早期评估疗效

相比于骨密度需要半年至 1 年才出现变化,骨代谢指标在抗骨质疏松治疗 2 ~ 3 个月后就会出现明显的变化(注:骨形成指标的变化稍落后于骨吸收指标),可以更快地反映患者的治疗效果,为患者坚持继续治疗树立信心,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

相关研究表明,使用双膦酸盐治疗的患者 3 个月后,β-CTX 比基础值降低 35% ~ 55% 表示治疗成功;使用特立帕肽治疗的患者 3 个月后,PINP 比基础值增加 > 40% 表示治疗成功。药物治疗 2 ~ 3 个月之后骨代谢指标就会出现明显的变化(注:骨形成指标的变化要迟于骨吸收指标)。


6

骨代谢的「高转换」、「低转换」是咋回事


骨代谢(或称「骨转换」)是一个破骨和成骨同时进行、不断地由新骨代替旧骨的动态偶联过程,因此,骨吸收指标(如 CTX)和骨形成指标(如 P1NP)往往都是同向变化(即同时升高或同时减低),而不是反向变动。

如果骨吸收指标和骨形成指标均明显升高(注:破骨和成骨往往不平衡,破骨大于成骨),提示骨代谢的转化率升高,谓之「高转换型」骨病;

如果骨吸收指标和骨形成指标变化不明显,提示骨代谢的转化率低,骨骼重塑处于相对静止状态,谓之「低转换型」骨病。

针对高转化骨质疏松,需要给予抗骨吸收药物治疗;如果是低高转化骨质疏松,则需要给予促骨形成药物治疗。所以,骨质疏松在治疗前需要进行骨转换标志物检查,评估骨转化状态。


7

哪些人需要检测做骨转换标志物


  • 围绝经期女性

  • 老年男性

  • 有脆性骨折史的成年人

  • 骨密度检查发现骨质疏松的患者

  • 大剂量使用影响骨代谢的药物(例如糖皮质激素)

  • 其他影响骨代谢的疾病(风湿免疫类疾病、维生素 D 缺乏、多发性骨髓瘤、甲亢、甲旁亢、糖尿病、慢性肾功能不全等)



8

检查骨转换标志物是否需要空腹


骨转换标志物(尤其是 CTX)的检测结果受进食、昼夜节律等因素的影响,一般要求清晨空腹抽血检测。


9

如何安排骨代谢标志物的检测频率


在骨质疏松的治疗过程中,不能认为用上药之后便可高枕无忧,还要定期监测骨代谢生化指标和骨密度。

建议在使用抗骨质疏松症药物前测量 BTMs 的基线水平,在药物治疗后 3 ~ 6 月,再次测量患者 BTMs 水平,了解 BTMs 的变化,以帮助判断患者对药物治疗的反应以及治疗的依从性,指导调整治疗方案,此后在药物治疗过程中,可每 6 个月到 12 个月测量 BTMs 水平,以了解药物治疗的有效性和患者的依从性。


10

骨转换标志物与骨密度有何区别?能相互替代吗


就如血糖是诊断糖尿病的金标准一样,骨密度(BMD)是诊断骨质疏松的金标准,换句话说,诊断骨质疏松必须靠双能 X 线骨密度仪检查。

BTMs 虽然不能直接用于诊断骨质疏松,但它能够反映骨质丢失快慢水平,预测骨折风险,鉴别骨质疏松症类型,还可以作为评估疗效、制定和调整治疗方案的参考依据。

尤其在反映和评估药物疗效方面,BTMs 明显优于 BMD,相比于 BMD 需半年至 1 年才出现变化,BTMs 更具敏感性和实时性,可以更快反映药物治疗的效果。

骨密度与骨转换标志物各有所长,不能相互替代,对于骨质疏松症患者来说,骨密度与骨代谢生化标志物检查「联手」,在疾病诊断、随访和疗效检测等方面缺一不可。


作者:王建华 主任医师 山东省济南医院糖尿病诊疗中心

编辑&排版:丁香园内分泌时间

本文经作者授权山东省科学养生协会发布,原文出处为丁香园内分泌时间发布,本文仅做公益科普宣传,不用于商业用途,如有侵权联系删除。